2024-11-04 10:34 点击次数:198
如何定义一个孩子是不是优秀?这个标准已经开始变了。
过去,你只要学习好,每次考试得第一,大家会说你看这孩子多优秀;
现在,学习好不够了,不说社会给安上了“小镇做题家”的帽子,并且说其书呆子,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够强。
而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中,掌握一个两个除了课本以外的兴趣特长,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,才是现在优秀孩子的标准。
并且逐渐形成了公示,并且在教育资源上进行了倾斜。
图片源自:头条图库
我给父亲说:有钱又有闲,是那个孩子优秀的根本原因。
堂姐定居在北京,是某央企大型基金集团的行政人员,原来还长期驻外项目,很多年转到到机关,别问怎么做到的,你能猜出来;姐夫是她在驻外项目时进行的项目经理,后来还升到了总工,现在关系调到了北京某个区政府。
他的孩子在家里人看来很优秀,学习成绩不错,初中生也已经上过央视节目了并且台词很多,吉他也弹的不错,围棋也有段位,编程也拿了证书,C++也已经入门了,在老家的亲戚看来已经属于优秀的看得见摸不着了。我相信,哪怕在县城里,也总有一些孩子是普通家庭触摸不到的存在,尤其是那些靠出卖体力挣钱的穷人。
跟父母在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,父母说堂姐在孩子培养上功劳很大,很有成绩,很有心得。
过程我没有非常仔细去了解,但看着他的高度近视眼镜,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
如果没有“既有钱、又有闲”的父母,他优秀的起来吗?
哪怕城市的白领们都很清楚,培养一个孩子的兴趣,并且有些成绩得有多难。不光光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去支援,还需要有一个人随时能配合学校的、兴趣班的、各种竞赛的时间要求。
他俩,第一套房子买的早,第二套房子属于福利房,没有负债,年收入七八十万,并且在机关工作都了解。完全符合有钱、有闲的必要条件。
图片源自:头条图库
优秀的标准千人千面,但未来财富就是拉开差距的标尺
优秀的标准如何界定,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。
但很现实的说,你可以说马云是优秀的,马化腾是优秀的,雷军是优秀的,你很难说一个满足温饱、内心富足的人是优秀的,当然这样的群体就不一定不幸福,毕竟幸福也因人而异的。
但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下,当财富基本等同于优势资源,并且可以传承的时候,金钱资本基本可以作为标尺了。
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一直都会有,一条穷苦人翻身的路也会一直保留,这是社会治理的需要,也是公平、分配制度的倾斜。
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只是无奈的生活在一个既定的、并且不断变化的框架内。当社会(资本)需要工人的时候,会告诉你工人是光荣的;当奶头乐盛行的时候,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一夜成名爆火的网红;优秀的标准同样如此。
当优秀定义为一专多能的时候,别说给孩子培养个兴趣为了陶冶情操等等,扪心自问下,如果一个爱好不会对孩子产生任何在考试、工作、择偶等环节帮助竞争或者带来经济效益下,你会给孩子花钱培养吗?
况且,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试错机会?或者有些群体连培养的机会都没有。
图片源自:头条图库
看透了真相,也不必悲观。
能改变就改变,改变不了就去适应。
至少,共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,一定会是往平民开始倾斜的,可能我等不到。
换个方向想想,孩子在学习之余有点兴趣、爱好总归是好事情,不带功利,纯粹用消费的初衷,至少对他们也是一种体验。
在父母的眼里,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,不要盲目去追寻不切实际的“优秀”标准,不是每个父母都有2000万培养一个网球世界冠军,但会打网球也可以锻炼身体。
我们没办法在短期的、需要马上出成绩的竞争环境下出类拔萃,那就用时间呗。
对于实在没有精力及资金去培养爱好的,小镇做题家就是最好的出路,等到以后再培养爱好吧,你看很多退休的老人都去上兴趣班了,老年大学都有了。
现在,不要盲目报兴趣班,有些钱真的是浪费,看看培养一个艺术生要花多少钱就知道了,不如在生活中不断去培养好的习惯,可能比兴趣班更能事半功倍。